首页 > 最新动态 > 人工智能:税务师行业转型升级“催化剂”
最新动态
人工智能:税务师行业转型升级“催化剂”
2025-03-113
【新闻回放】2月25日,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2025年行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期间,人工智能对税务师行业的影响,成为与会人员热议的话题。会议认为,传统的一般税务咨询、代理等基础业务必然会被AI工具取代,这就倒逼税务师行业要加快业务转型升级,深耕跨境税务、并购重组等需深度专业判断的领域,提供AI难以替代的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会对税务师行业产生影响吗?DeepSeek的持续火爆,已经引发了全网的讨论热潮。人工智能对税务师的影响,自然也成了税务师关心的话题。2月25日,在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中税协)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2025年行业工作会议上,中税协有关负责人提醒全行业,要注意人工智能对全行业带来的影响。
“人工智能对税务师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多维度的。”结合实务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体验,永诚税务师事务所所长万晓玲认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发票识别、申报表生成等基础工作的自动化,提升工作效率;在处理资源型企业重组等复杂业务时,人工智能能够快速、精准地匹配相关政策,为税务师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有效解决传统服务中政策碎片化的问题,提升政策适用精准度。在企业并购重组业务中,AI通过比对同类案例,辅助判断关联交易定价合理性,为税务师提供了更科学的决策依据,有助于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尤其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税务师事务所来说,人工智能既是 ‘弯道超车’的加速器,也是‘优胜劣汰’的过滤器。”万晓玲说。
相比较而言,人工智能技术给税务师行业带来的挑战,更加值得关注。京洲联信税务师事务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琳认为,借助人工智能开展税务咨询服务,很可能带来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如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给客户带来损失。同时,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的决策结果,可能会导致税务师自身的专业判断能力下降。当出现税务问题或决策失误时,很难明确界定是人工智能系统的问题还是税务师的责任,会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
“AI依赖历史数据训练,可能滞后于政策调整或忽视地方特殊性。”万晓玲举例说,某些税收优惠政策可能有特殊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算法不能准确识别这些条件,就会给出错误的政策匹配结果,影响服务的质量和准确性。因此,最起码在现阶段,税务师行业不能完全依赖于人工智能的应用结果,应结合实际建立“人工复核+动态校准”机制,确保重大决策的人工验证与知识库定期更新。
未来已来,税务师行业应该如何理性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华税税务师事务所董事长刘天永表示,从实操情况看,未来简单的涉税咨询以及财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在此情况下,税务师行业必须向纵深化发展,服务团队建设和服务内容也要创新升级,打造有特色、有温度、有价值的服务体系。赵琳也认为,税务师的职业口碑,沟通和协调能力,对政策执行口径的理解等,都是人工智能无法轻易取代的。对税务师而言,一定要扬长避短,持续深耕具有独特优势的领域,始终保持好比较优势。
中翰税务集团副理事长、天津中翰英特税务师事务所所长李存周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税务师事务所应该基于智能体基础知识体系,重点在跨界涉税服务、实务案例知识精加工、深度政策原理研究和税收难点争议解决等特色化知识库的构建上下功夫,并以此为基础,聚焦并购重组、上市公司税收等高端财税服务领域,在服务的专业深度上进一步寻求突破。“做人工智能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是税务师行业下一步的发力方向。”李存周说。
国家税收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丁芸认为,未来,税务师事务所不仅需要技术研发人员,而且需要懂得如何有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税务专业人才,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中税协和税务师事务所应当积极推动技术交流与经验分享,建立行业内共享的智能平台,以促进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推动税务师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更高层次发展。“面对这场变革,行业协会和头部事务所需要做的不仅是适应,更要主动引领。”丁芸说。
“人工智能不是税务师的替代者,而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中税协有关负责人表示,主动拥抱技术变革、聚焦专业深度、构建“人机协同”新模式,将是税务师行业在智能时代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税务师行业要善于运用人工智能工具,为企业提供税务健康诊断、长期战略规划等前瞻性服务。同时,税务师事务所要积极与第三方技术团队合作,制定适配行业共性需求的应用方案,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行业服务,并为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者:中国税务报记者 张剀
本文刊登于《中国税务报》2025年03月07日版次:05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